当前位置: 首页 » 直属单位 » 水稻研究所 » 新闻动态 » 最新动态

媒体关注丨科技特派员田间“问诊”筑牢 岑巩杂交水稻制种纯度防线

发布时间:   字号: [ ]  视力保护色:

仲夏时节,黔东南州岑巩县4.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迎来关键管理期。近日,在思旸镇磨寨村的制种基地,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科技特派员龙江辉、黄佑岗和徐娅深入田间,开展去杂保纯技术专项指导,为种子质量安全“保驾护航”。



“大家注意观察这株稻穗,其颖壳颜色偏深、穗型松散,与母本存在明显差异,属于典型的杂株,必须及时拔除。”在连片翠绿的稻田中,特派员龙江辉手持稻穗,向农户们讲解杂株辨别要点。他介绍,当前正值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期,是去杂保纯的关键窗口期,直接关系到种子纯度和制种质量。


此次技术指导聚焦“精准辨杂、科学去杂”核心环节。科技特派员从形态学特征入手,系统讲解杂株在株高、叶色、分蘖能力、穗形等方面的典型识别特征,指导农户建立“苗期看叶色、分蘖期看长势、抽穗期看穗型”的分阶段辨别体系。针对易混淆的“疑似杂株”,专家们还传授了叶片宽窄对比、叶鞘颜色观察、抽穗整齐度分析等实用鉴别技巧。



“去杂要坚持‘除早、除小、除净’原则,发现杂株立即拔除,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,避免二次污染。”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际凤在现场示范操作时强调,杂株若不及时清理,将导致种子纯度下降,严重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。

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,岑巩县始终将种子纯度作为制种产业生命线。今年,岑巩县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,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,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全县各制种乡镇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活动,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去杂保纯技术服务。切实保障杂交水稻种子质量,为当地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
如今,在科技赋能下,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正筑牢去杂保纯防线,为产出优质良种、助力种业振兴注入“科技动力”。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